|
发表于 2012-12-17 13: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栾川县潭头交通希望小学地处栾川县东北部,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320名,教师48名。其中有4名省骨干教师、6名市骨干教师、12名县骨干教师,7名县“教学能手”。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先进单位、“洛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洛阳市规范化小学”、“洛阳市文明学校”、“洛阳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洛阳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学校本着“为师生发展导航,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胸有伟志、脚踏实地”为校训,根据山区农村教育特点,全方位打造“适合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适合教育”包括四个层次主要内涵。第一层次是从学生志趣与理想出发,设定力求使不同学生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教育目标;第二层次是从学生个性与特长出发开设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第三层次是从学生的爱好与基础出发,创建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第四层次是在学生发展的同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使山区农村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用适合山区农村的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活化、细化和软化,设置了活动课、实践课、基础课、文本课四种课型;用适合山区农村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铺就学生阳光历程;用适合山区农村的方式,进行备课,磨课,建设高效课堂;用适合山区农村的方式,开设了“潭小论坛”、“成立了现代教师发展联合会”,为教师的交流成长提供了平台……。
三年来,为推行适合农村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适合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快乐星期三”实践活动——让爱好变特长
城市孩子的多才多艺,令农村家长望而兴叹。有很多在艺术等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被“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所扼杀。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既有不得不承认农村与城市巨大差异的无奈,又不得不承担培养农村孩子全面发展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农村社会做不了的事、农村家庭做不了的事,学校必须做!从2010年春期开始,学校全面推进“快乐星期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领学生的特长发展。
学校的“快乐星期三”实践活动,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戏曲、舞蹈、书法、武术、琴法、手工、跳绳、绘画、表演、经典诵读、趣味英语、篮球、乒乓球、棋艺、鼓号、园艺、十字绣、国画等,共32项。全校1320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活动课程,进行班级重组。为保证实践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全校每周三下午只上一节文化课,其余时间进行“快乐星期三”活动,教师当天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
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快乐星期三”实践活动在农村开展真的太难,缺师资、缺场地、缺资金。为了确保活动质量,学校集多方力量,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师资。学校做法有三:一是发掘本校教师潜能,让教师对比自身兴趣爱好,组织专业人员对学校教师的特长进行培训;二是发动一些热心的、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参与进来;三是聘请专业的外校教师、老干部为孩子们指导。
虽然条件艰苦,但经过三年的摸索、实践,“快乐星期三”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春夏秋三季,漫步校园,“园艺组”培育的1000多盆鲜花,散发着迷人的花香;走廊、校园的墙壁展示着虽然稚嫩但又不缺大家风范的国画、墨宝;橱窗内学生的针织、剪纸、工艺品等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展室内十字绣令人啧啧称叹……
今年六月举行的洛阳市第十四届“晨光、曙光”啦啦操、健美操比赛,由我校“快乐星期三” 健美操活动小组组成的健美操队、啦啦操队代表栾川县参赛。当秩序册发下来时,我们傻眼了,全市仅有我们一支县区农村代表队,其余的都是市区的,部分市区学校只参加一个项目,而我们是山区农村的土坷垃孩子,还参加了两个项目!燕妮老师说:“校长,我们还参加吗?”我想过后说:“一定要参加!城市孩子基本功扎实,但我们快乐星期三坚持了三年,我们也有过硬的基本功!我们不怕!”孩子们真的创造了奇迹!啦啦操、健美操分获全市一等奖和二等奖!没有人会理解荣誉的背后,农村的孩子们要承受多少倍的艰苦:他们哪有什么木地板的练功房?就是在坑洼不平的冰冷水泥地上,孩子们一遍遍练习着滚、翻、蹦等高难度动作。董思钰同学崴伤了脚,多少个孩子流过血已记不清了,但就是这样的环境创造了全市一等奖,
有苦有乐,孩子们选择了他们最爱的课程,他们努力着,付出着,我想还会有很多成功者。“快乐星期三”真正成为孩子们最爱上的课程,每周三真正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一天!
二、适合山区农村孩子的第三课堂《阳光历程》——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农村孩子的课外生活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多姿多彩,他们除了电视机或者是网络,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每次家长会,我们都要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家长们殷切盼望能让孩子的课外时间过得更有意义。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课程延伸到课外的第三课堂,指导学生课外生活。于是,在广大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在无任何可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通过近一年努力,学校开创性的自主编写了《阳光历程》一书,作为第三课堂――课外实践综合课程,免费发放给全体学生使用,目前这本书已被多所学校翻印。
该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共编排了50次必有体验活动,从科技到生活,从读书到安全,从文明到感恩,从环保到传统……此书不仅是一本亲子共读、共做的指导教材,同时又是孩子成长的一本成长纪念册。课外,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家长的帮助中进行各项体验活动,在一次次的体验中锻炼着能力,充实着生活,享受着快乐。每学期学校要根据使用情况评比“阳光少年”。小学六年中,凡是50次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此书的投入使用,学生爱不释手,家长真正赞不绝口。
三、适合学生母语阅读的“天添悦读”工程——让阅读者更快乐
农村教育最难推行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周围环境及家庭的影响使大多农村学生基本上不与课外书籍亲近。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建设书香校园,是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并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为了激起学生对大量阅读的渴求,学校了启动“天添悦读”工程。
1、全校语文教师用了一学期时间编撰的一套精选精编、体裁多样的校本教材《天添悦读》,指导学生领略独一无二的汉字文化,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让学生理解、积累、表达。
《天添悦读》分年级编写,共五本,十册。《天添悦读》这套教材包含生字、成语积累、经典、美文等四个板块。一、二年级除阅读外,识字量达到3500个,大量的识字为海量阅读提供了可能。
学校正式开设了阅读课,将《天添悦读》与语文教科书配合使用,周一至周三上语文教科书课,周四和周五两天上4-6节《天添悦读》阅读课。通过阅读感悟,把文本还原为生活,让学生获得知识,这既是体验学习的过程,也是分享智慧、丰富思维的过程。学校同时为阅读课配备了《评价手册》,通过自评、互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各种形式,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2、启动教师“天添悦读”工程。本学期教师节,学校给每位教师赠送特殊的礼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怎样当个好老师》和《用生命润泽生命》三本书,利用“潭小论坛”、“教学札记”、读书小报制作等形式进行阅读交流与分享。
3.在海外教育基金会帮助下,每学期为学生、老师更新阅读书籍。我们加强与海外教育基金会的沟通与联系,基金会除了资助贫困学生生活外,每学期为学生更新500套图书,为每个教师送一本自己想读的书,另外每期还专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奖学、奖教金一万多元,奖励爱读书的学生和老师,忠心的感谢基金会!
四、强力推进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高效课堂建设——真正提升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效课堂使学生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为了这一目标,学校于2010年成立教研处,主抓教研教改,强力推进以导学案为依托的高效课堂改革。由于地处农村,缺少专家的的引领,构建高效课堂,我们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我们带领全体老师到山东、洛阳等地学习,我们进行每周两次到三次的集体研讨和每周各级段的集体磨课研讨,每天很晚了,各个办公室的灯都还依然明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研讨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我校的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的实施,要求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导学案。为了提高备课有效性和课堂高效性,学校从2009年秋期起,推行电子集体备课和常态化优质研讨课。每周二下午为语文组集体磨课时间,周三下午为数学组集体磨课时间,三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备课组内进行教学研讨,补充完善教案、导学案,进行再次备课。然后,教研组长逐一对各级各科集体备课内容及结果进行检查审核,确保导学案科学、实用后,打印、分发给师生。教师拿到教案后,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对打印教案用蓝笔或红笔进行再次修订,落实教案的“三备”后,方可上课。课后根据上课学生接受情况,对教案再次修订,并写下教学反思。
学校将“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我评人人课”的优质课研讨活动常态化。教研处每周的推门听课与各备课组的听课、评课结合起来。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周至少上一节研讨课,在磨课检查时进行登记,并出示在学校一周工作安排上,促进教师们互相学习。每节研讨课授课后,要进行集体反思与交流,并由备课组长进行总结反馈。授课教师要填写教学反思,备课组长与听课人员做出评价,填写“研讨课登记表”,由该备课组签名后张贴在校园“教科之窗”板面中,供其他教师参考指正。
通过这些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力的保证了高效课堂的运行。
五、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活动——让星星更闪亮。
学校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建立建全了德育工作常规制度,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政教处指导每月进行的“班级小明星”、“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少先队大队部成立“红领巾督察岗”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做文明小公民”、“道德与读书”、“伸伸手,弯弯腰——文明使者在行动”、“雷锋在我身边”、“红领巾广播站”等活动。同时,通过邀请老干部以及聘请校外法制校长等途径,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报告,使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
学校2011年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屋”,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通过心理辅导调适学生的心理。
六、适合教师,为教师发展导航—— 促进教师终身发展
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建设高效课堂的历程是辛苦的。从《阳光历程》到《天添悦读》,老师们挥洒着汗水,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如果说《阳光历程》是全体领导班子杰作,《天添悦读》则是全体语文教师智慧的结晶。为了能赶在本学期投入使用,今年暑假,全体语文老师几乎是没有过暑假,再回想三年来老师们对学校的变革做出的努力,我都感觉到内心的不安,老师们跟着我太辛苦。但是老师们却没有人有怨言,甚至于没有人讲过加班补助。到学校参观的兄弟学校都要问一个问题,这么多事,老师们干得了吗?我想之所以能,是因为他们为的是真正农村的事、真正自己孩子的事!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应该给这个学校留下什么?我想应该是文化和思想。那么又是什么引领着一个学校源源不断的向前发展?我想应该是文化和思想。最优秀的管理者不会让人感觉到有人在管他,而是带领着一个集体的文化思想前进。
1、抓好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实体 “潭小论坛”。
“让每个老师都成为专家”,是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理念。为此,学校2011年开创了“潭小论坛”。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要求每位教师轮流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讲座,分享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互相学习,而且能促进教师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老师们为了讲好30分钟的“讲座”,学习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同进对教师自身的提高是不可估量的。
2、开通学校网站,做实网络“潭小论坛”。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备案,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潭头交通希望小学网站(http://www.lcttxx.com)于2012年10月正式开通。网站共有10大板块:学校介绍、校务公开、校园动态、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德育天地、红星大队、家校联盟、幼儿教育、潭小论坛。
为什么要做网站?第一,学校有技术,校长就是全县计算机大赛第一名,因此,网站运营费用非常低;第二,学校不为宣传,一个农村学校硬件、师资都跟不上,何谈宣传。我们为的是教育思想上交流。因此网站开创性的建设了全国少有的校园论坛-- “潭小论坛” (http://www.lcttxx.com/bbs/)。网上“潭小论坛”真正成为教师们交流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平台。网站成为教育思想、教师教学和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
3、创立“现代教师发展联合会”
为加快教师成长、搭建教师发展平台,纯民间的、非功利的、开放性的教师合作组织——现代教师发展联合会正式成立。“现代教师发展联合会”给想发展、有能力的老师提供一个心灵的“家”。
联合会聘请了台湾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学博士张世宗教授、教育学硕士林士真教授和山东泰山学院附中高级教师、《教师月刊》特约编辑孙明霞等为专家顾问。现代教师发展联合会是以探索现代教师发展途径,引领教师热爱教育、享受教育为宗旨,目标是培养有一定区域影响的“教育实践家”。联合会将通过现代教师发展论坛、学术沙龙、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观摩研讨、考察调研、自学研修、教学互访等多元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实施,着力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学校网站论坛板块专门开辟了 “现代教师发展论坛”,让会员进行思想的碰撞和精神的交流。
我校的“适合教育”建设工作,正处于“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的阶段。让农村的孩子享有优质的教育,真真正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跋涉才有豪迈的歌声。我们将沿着适合学校发展的方向,用适合农村学生、教师发展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只有疯狂到自认为能改变教育的人,才能真正改变教育—-这就是潭小这个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