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基金会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3|回复: 8

教育的真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 09:0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教育的真谛  
      人与人和人与环境,都是瞬时的因缘,相互依存随时幻化。因而,人须觉悟和珍爱,与同时存在和相遇人及环境,特别是短暂相遇生命的因缘,那是可遇而不可期的刹那。
        人类摆脱兽性的唯一原因,是劳动生产过程的互助合作友爱,劳动生产过程创造了人性和真善美,创造了人类社会文明历史。
        因而,教育的真谛在习得人类文明,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的存在,通过生产劳动促进文明进步,培养尊重劳动维护劳动者权益珍惜劳动成果的大写的人。
         黄宗羲在他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中说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这意思是说,国家遇到有分歧、有争论的问题,皇帝也不敢自以为是,而是交到大学里去研究、解决。天下真理不是出自最高政治权力的中心——朝廷,而是出自最高学术的中心——大学。
……      ……      ……

尊重博爱生命就是一切关系的“初心”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尊重生命的良知!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某医学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
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
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
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

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
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
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
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
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
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男士禁不住走过去:
“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
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
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老人的一句话,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
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
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
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
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
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
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
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
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很显然,人类有兽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
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灵魂得到锻炼,
克服兽性而转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
否则,你拥有的知识愈多,
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愈大。

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
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
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
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要培养学生
“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
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孩所拥有的情怀。

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
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
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
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
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
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
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

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
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
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
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
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
他能不尊重吗?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
一个对外部世界关爱的人,是有希望的人;
一个由许多对生活、对生命尊重的人组成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

母羊才生下小羊,血還在身上,有的小羊甚至還站不起來,農場的人就來抓走小羊。母羊急得繞著工作人員跑,似乎在說:「不要抓走我的孩子!……」人類啊!人類!我們都希望自己家人健健康康的團聚,怎忍見牠們骨肉分離呢?!

胎里素宝宝,看了羊妈妈视频就伤心的哭了
发愿以后都要爱护小羊,保护小动物
爱的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
很多时候圣贤的教育我们读不懂,
就是这一层我们没有突破,我们的心还离得很远。

孔夫子教的是仁者爱人,我们说爱人,很多时候甚至没有达到爱的边缘。那个时候就是为了尊重而提出了仁。那个时候陪葬杀戮很多,对生命根本就不尊重。

《论语》中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中有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古圣先贤告诉我们,选择了素食,就选择了健康,增加了善行,增长了福慧,远离了灾难,保护了地球,造福了后代。多吃蔬菜瓜果,五谷杂粮。少吃或不吃肉和精工成品等。

吃素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默默的修身的妙法,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还是一种促进和谐的方式。

为什么以前都体会不到尊重生命?以前没有真正进入尊重生命的状态。这就是进化。我们说让一个鱼体会做人的感觉,说你站起来吧,站起来吧,它不动。

但我们内心里面知道,慢慢地形成了人。动物之间的尊重感是不够的。如果我们开始真正尊重生命的时候,你会发现生命的真相。你就学会了自我教育,也学会了教育别人,这个时候我们的道,最开始就是礼敬一切。

为什么我们静不下来?因为不去尊重我们身边所有的生命。甚至不懂得尊重自己伟大的爱力!

本身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堂非常完整的教程,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是真的课堂。

书本上是明白了生命真相的人让你回到生命当中去,把生命活出来。就是活出一朵莲花,绽放出生命之花,不是看一本书。所有的痛苦和欢喜都是让你明白生命是什么样子,生命有很多色彩,所有的智者都会从这儿走过,经过这个阶段的人,都会为你喝彩。

我们活着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连这个门都不进来的话,生命是黑暗的。智慧一直是被埋藏的,虽然有,但一直埋藏在那里。我们要做的,都是从这个层面展开的。

教材文字,全是在生命中发生的事情,靠你走你的本心来看见,不是依赖文字。你要找到你绝对的喜悦,而不是相对的。现在我们很多喜悦是相对的,所以我们不自由,出现了痛苦。进入绝对的喜悦,喜悦和事情无关,我们要往这个方面追求。

现在我们大部分还是处在怎么样认清条件。进入体内的桥梁,这个是我们下一步要干的事儿。 通过这个打基础。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每个阶段的风景都特别好,那个时候我们都赞叹生命。当你有这种体会的时候, 你再读那句话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感受,就会由衷地赞叹。

你赞叹你就有光了。赞叹的过程中就没有嫉妒、怨恨、恼怒,赞叹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但是没到这个地步你是不会赞叹的。你发现任何一个物品都是所有生命的结晶,背后无数的东西都是如此。

所以你见的一花一叶一世界。这就是开启了互联,一草一木都跟你有关,何况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呢?你不会说这是他的错误,你会发现都跟你有关。你一定关心这个世界怎么样。你开启了成长的路,你会开启意志力,意志力是人生能量的源头。

当你关心整个最高级的东西,你当然会拿所有的东西来跟你关联,那个就是你转换命运的转化器。所以我们要打开意志力,你走到哪儿光就到哪儿。因为你的心在那儿放着。

这都要从真正尊重生命开始,生命就是一切关系的综合。 你自然会关心一切和你有关的关系,一切动物、植物、地球、一切有情生命,当然也包括亲人朋友,有情的、无情的,这所有的一切,这些都是跟你有关系的。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7af7260df128ae44.jpg
forum.php.jpg
mmexport1583024656581.jpg
forum.php(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li 于 2020-3-1 09:21 编辑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的潜力或潜在本质,使其内部产生一种自动力,最大限度的使其内部灵活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教育实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认识的积累,而灵魂的成长成熟是没人可以代劳的。按本性说,人都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异化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是有冲突的,人应按自身本性发展,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靠自身改变自身进而把握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人要能健康成长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古人说:顺物之性以治物则物无不可用,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这与老子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意思相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干涉与管束,充分信任新生人的内在机制,使人渐习而日无之,从无序达到有序。而试图过多干预存在物的生长规律,必将损害这些事物,同时也破坏自身的和谐。

从心理上分析,人的这种生长是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达到的。而“那种最好的东西不是根据意识的规定制作的,而是一种自发的或无意识的成长的结果”。所谓“徒善远罪而不知”也。自己形成善的品质自己都不觉得。这是在循循善诱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有以致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上。因而习惯于单向灌输,把自己当做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视为活的接受器,唯恐受教育者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被施教。这实在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一味强调自觉,必然“会在人身上培植虚伪的性格”,他严厉指责这样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有更巧妙、更隐蔽”的表现----事先设计故意生造一种教育场景。可当受教育者非常准确的看穿这样矫揉造作的把戏,他的心灵便会作出防御戒备的反应,形象地说,便会扣上全部纽扣,整个封闭起来。所以,他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使青少年不致感到他是被人有目的引导到什么地方去。事实证明,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设想,其教育效果便越大。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作这种教化的形象说明,教育有如雨露之于草木,受教育者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潜意识、半意识中,导致深层心理结构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0: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句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有这些含义:师傅是学生学习的条件,是外因;学生学习靠自己努力,是内因。“师傅领进门”,就是说,师傅是学习的过来人,轻车熟路,要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误入歧途。很明显,师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习,主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向上为学生提供服务,比较贴切的比喻是做学生学习的向导。游客与向导之间,是平等、自由(相对)、合作的关系,是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而且双方是可以互相选择的。所以,1980年代后期,江苏组织了“向导教学法实验”,探索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教师提供向导服务的方法,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证明了这个教育指导思想的现实可行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0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世纪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
*        1993提出:确立“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指导思想。
          三百年来,全世界的教育几乎都是行政管理体制,无论公立或私立,校长监督教师,教师监督学生,封建专制在学校管理体制中根深蒂固。甚至发展为奴化教育,俯首贴耳唯命是听、训斥体罚屡见不鲜。教育既是第三产业,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应成为长官统治模式。新世纪教育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民主措施,把学校改造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类人才培训基地。这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就要打破“教师为主导”的陈旧观念,明确“教师是向导”的服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才能有效确立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开发自身潜在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出现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新局面。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发教育体制大发展,并促进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巨大变革。因此可以断言,新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开创新世纪教育的关键所在。http://www.chinateacher.com.cn/b ... ;tid=78630#lastpost
          2008年教育论文:一本好的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以教导学,学生以学促教,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法与研究学法并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http://www.studa.net/zhiye/081204/11124091-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14: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在校医学博士感染冠状病毒不治悲剧的惊示:

           这是个励志悲怆的故事,是显示教育弊端的控诉。
         我们当代的教育,单一僵化模式,就是积累知识,考高分写论文,一不会做人,二缺少实践创造。
         这位贫寒子女,高考状元,医学博士,刻苦努力奋发图强,高分和高论文兼备。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更缺乏健全的做人的基本素质。
          所以,我提倡学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参加生产劳动实践,在集体活动中,加强互助合作和“自理自立自治”的养成教育。
         离开家庭,学校就是一个集体,一个比较单纯的小社会。不仅要积累知识写论文,而且从小就要学会生活自理,包括衣食住行的安全健康和自我保护。
         文科专业学生要会生活自理,理科和医学专业更要会生活自理,起码的健康卫生常识,你要能保证自己健康,也要能关心和帮助别人。
          作为即将毕业的寒门出身的医学博士,不会关心自己的健康,不仅说明医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而且明显说明高学历的医学博士,还缺少生活自理的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基本能力。
          既然医学博士在长达20年的国内外学历教育过程,没有保护和照顾自己身体健康的“自理”能力,那么,她参与班级和学校的“自立、自治”活动,参加集体活动养成“互助合作”观念和习惯,也就会受到局限。
           这样高学历的博士,使其进入社会之后,通过科研团队组织规划和科研前沿的开拓创新,也会因此产生局限和不利影响。
          所以,我为这位发愤图强天才女孩深感惋惜,为她贵州农村的贫寒家庭深感悲痛,更为世界单一僵化学历教育体制特别是击而不破的应试教育戕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深感愤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07: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探索进步,服务民众。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9: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
https://wk.baidu.com/view/29848c ... ?from=singlemessage
学问和艺术是一理;知识技能未到融于自家生命而打成一片地步,知非真知,能非真能。真不真,全看是不是自己求得的。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自学”这话,并非为少数未得师承的人而说;一切有师傅教导的人,亦都非自学不可。(编者按:读梁漱溟此文有相知甚晚之慨,虽境遇大相径庭而感受殊途同归。是故,有教育研究实验,并定义自学:自学是指一切自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乡医学院报(2003)报道:学校是爱心之花盛开的地方
https://bbs.tianya.cn/m/post-838-53462-1.shtml
          劳动生存方式(互助合作友爱),具有协作性(种内种间),和谐共存,产生真善美的人性,人性的出发点是“爱”。
          动物生存方式(残杀掠夺寄生),具有排他性(种内种间),弱肉强食,产生假恶丑的兽性,兽性的出发点是“恨”。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格言,蕴含着“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大爱。[爱心][玫瑰][咖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2014.3刊登《社评:深化讨论师生关系 推进教育改革实验》发起征文。
https://m.doc88.com/p-7058373871939.html
2018.10《中国教师报》发起讨论“教师到底是什么”?
https://wk.baidu.com/view/fe9296 ... 2766c81?fromShare=1
各地教师纷纷参与讨论,从网络搜到文章看,教师普遍认同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向导”。
也就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在中国教育领域得以确立,进一步辩证批判苏联凯洛夫“教师主导论”,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海外教育基金会-国内事务组 ( 京ICP备10026904号

GMT+8, 2024-3-29 12:52 , Processed in 0.0144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