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基金会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45|回复: 0

两周年感言(广州赖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0 07: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12-13 10:53:45   来自: lcq (广州)<br>
<br>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br>
  ——“两周年”有感 <br>
   <br>
  这是一篇迟到的感言。人老了动脉硬化、反应迟钝,思维活动慢拍,打字速度奇慢,加上惰性的牵扯,当然要迟到罗。。。。。。 <br>
  参加“两周年”庆典很高兴也很激动,又见到一些新面孔:Wendy、糖水、雨灵、Lee、Frank、以及许多叫不上名字或者没有记住名字的朋友,还有中大和华南理工的热心朋友,还有红枫带来的亲友团。。。。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欢聚一堂,学习、沟通、交流,再加上游戏、娱乐,整个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也许我也受到感染,也许我过于激动,也许我有太多的话要倾诉,以至于在我发言时几乎已经语无伦次了。。。。。。 <br>
   <br>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是一首歌中唱的,过去我也哼过。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唱了,他们有自己的新歌——代表新时代、新潮流的歌。可惜,我落伍了,不仅不会唱,连哼都不会。我之所以把这句老歌词翻出来,是因为它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我参加Ocef以来的心情。 <br>
  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做义工?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很难清楚回答的问题。我也常常扪心自问。后来听说义工都要写感言,于是我像做功课交作业一样,也写了一篇,发表在国内论坛上。简单说来就是三句话:打发时间,培养爱心,寻找乐趣。如今九个月过去了,虽然我只做了一点点小事,但我的心情是愉快的,就好像又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它让我的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充满阳光。 <br>
   <br>
  Ocef是一个全义工性质的NGO。它没有专职人员,都是一些兼职的不拿一分钱的义务劳动者。过去我没有做过义工,也不知道什么叫NGO。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炼,多多少少明白了一些。 <br>
  在功利氛围极重的商业社会里,能不计任何报酬而心甘情愿去打工的人,多吗?不多。 <br>
  能在业余的休息时间再次无代价地付出劳动的人,多吗?不多。能坚持不懈,一贯做下去而无怨无悔的人,多吗?也不多。我想,Ocef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NGO,对我们的锻炼最最重要的方面是在心性和精神上,它推动我们对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做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自己的未来。。。。。 <br>
  NGO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随意性,或者说是无约束性。与一般的单位不同,NGO没有什么刚性的纪律去约束义工,即便有也不会起作用。所以义工的沉浮现象很普遍,许多工作有头无尾,缺乏计划性,而且效率也不高。。。对这些现象起初我很不适应,也看不惯,后来对Ocef 有了一些认识,才慢慢习惯了。 <br>
  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的义工,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自己的“正职”:或者读书或者工作。都是在8小时之外的义务劳动。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单位,所以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空闲时间”让我们开展活动,因而你来他不来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另外,8小时以外的时间不可能都拿来做义工,大家都会有许多其他事情需要处理:除了吃喝拉杂睡,正在念书的要复习写作业,毕业了要去应聘找工作;有工作的也许会下岗进行再竞争;没成家的要找对象,与朋友约会;成了家的要搞家务,看孩子;会亲戚,聚朋友,出差旅游等等等等。就是我这样的大闲人,平时也要买菜做饭搞卫生,看电视看新闻,与亲朋好友聚聚,运动运动,高兴了出去走走玩玩。——如此五花八门的情况,怎么能强调行动统一、步调一致?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或者没有原因的消失都是正常的。因此,NGO必须根据这种情况,见缝插针地开展工作。当然,这必然会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所以我们完全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去对待它。 <br>
  那么我们靠什么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呢?靠的就是共同的信念——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做点事的信念,靠大家发自内心的一种责任和由此产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是靠纪律,不是靠强制。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做义工已经不容易了,而能够长期坚持就更不容易了。重要的是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而在于大家有这份爱心,锲而不舍。对于我们广州组那些至今仍默默无闻工作的老义工,我从心眼里表示敬佩!这次聚会我又看到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 <br>
  有人走就有人来。走也正常,来也正常。每一次聚会,我都会见到一些新面孔,他们是Ocef的新鲜血液,是我们的战友,更是我们的朋友。我常常为此而兴奋、激动,因为我喜欢交朋友,喜欢志同道合的朋友,喜欢“淡如水”的朋友。有了他们,我们会做得更多更好。 <br>
   <br>
  常常听到一个词:感恩。感谁的恩?为什么要感恩?我们的先祖讲“孝”讲“忠”,其实就是提倡要感父母的恩,感皇上的恩。因为有“恩”于你,所以不要忘了感谢和回报,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提倡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父母和皇上(领导),也许我们的思想会进入更新的境界。 <br>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人组成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谁也离不开谁。每个人都以其他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这是一。这个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付出而不是得到, <br>
  没有“出”就没有“得”,这是二。比如说,我们聚会后吃饭,餐桌上非常丰盛,除了马龙从孤独姐姐家带回的两只清远鸡外(当然就有了针对性的感谢对象),其他大部分可口的食物,找不到具体的感恩对象,只能说是由社会“其他人”提供的。没有这些模糊的“其他人”的付出,我们就难以得到这些可口的东西。推而广之,我们是从社会中,从许许多多“其他人”那里获得生活中所必需的许许多多物品。因此,我们的感恩对象是社会,是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其他人”。既然有那么多的人把爱心给与我们,我们也应该毫不吝啬地把爱心奉献给社会,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样,我们也不需要特别的回报,因为我们已经从社会这个群体中得到了许多。这就是我们老祖宗讲的“仁”——爱,爱心是感恩的基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达己达人。 <br>
   <br>
    希望Ocef广州组成为凝聚爱心的团体,去开拓更加辉煌的第二个“两周年”!! <br>
     <br>
  <br>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海外教育基金会-国内事务组 ( 京ICP备10026904号

GMT+8, 2024-5-4 12:16 , Processed in 0.0153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