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基金会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59|回复: 4

20周年之怀旧——我们没有忘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09: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OCEF早期的名称是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



◆◆◆◆◆◆◆◆◆◆◆◆◆◆◆◆◆◆◆◆◆◆◆◆◆◆^M
     ◆                        ◆^M
     ◆      华 夏 文 摘 增 刊       ◆^M
     ◆                        ◆^M
     ◆     (救援中国基础教育教育专刊)     ◆^M
     ◆                        ◆^M
     ◆◆◆◆◆◆◆◆◆◆◆◆◆◆◆◆◆◆◆◆◆◆◆◆◆◆^M
^M
^M
            —— 增刊第二十三期 ——^M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日 出版)^M
————————————————————————————————————
             本期目录 (zk9307b.gb)^M
————————————————————————————————————
⒈【编者的话】
⒉【海外游子】我们没有忘记——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简介       吴雅楠
⒊【遥望神州】“希望工程”纪实                  黄传会
————————————————————————————————————
   意见和建议请寄:cnd-cm@cnd.org,来稿请寄:HXWZ@cnd.org
 请在来稿中注明您的姓名和电子邮址(如愿用笔名或不署名也请注明),若是
 文摘,敬请详细注明原稿的来源和出版时间,以便读者和编辑查询,谢谢!
 本刊所载的任何形式的稿件均不一定代表编辑、《华夏文摘》或CND的观点。
————————————————————————————————————
【编者的话】
  《华夏文摘》曾介绍过中国“希望工程”的简况,“希望工程”捐款或洽询地址及“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申请卡已刊登在《华夏文摘》一一六期上。这里我们先向您介绍海外留学生为救援国内教育而成立的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再向大家推荐一份关于“希望工程”的详细报道。
普及中国的中、初等教育,恐怕已经是几代人的希望了。
【海外游子】
              我们没有忘记
          ——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简介
               吴雅楠
  打开中国的地图,人们会感到那片古老的土地如今正在一片商业大潮中正热烈地涌动着。一向勤老俭朴的中国人,现在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想使自己尽快脱贫致富。于是,人们从报道中读到:万元户们不稀罕了,南方的人们开始买房子,买汽车了,手中富裕的人们又因炒股票而亢奋起来……那块贫瘠的土地一下子给人一种耀眼的色彩。然而,在这种眩目的色彩背后却有着另一幅与此极不相称的画面:一直生活清苦而又任劳任怨的中小学老师们并没有在这种大潮得到他们应有的报酬,反而因通货膨胀而不得不背起更加沉重的生活负担;一位老教师很动情地说:“都说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我吃了一辈子粉笔灰,然而到头来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校门口卖衣服的个体户一天挣的多。谁不愿意活得更舒坦、富裕些呢?是我笨吗?”;也有一部分老师们终于因不愿生活的这般清苦,离开这个给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更不用说那占中国60%--70%的山区了,山区的人们还是过着同样的紧巴巴的生活,山里的孩子们还是在昏暗的破泥瓦房里上着课,有的甚至因家里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课堂……上学、在课堂里读书,成为山里人的一种奢望;山里的民办教师们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默默地尽着职责,让渴望读书的孩子们还能有书读……这一切和一个梦想自己腾飞的民族来说,都显得如此沉重!据中国大陆政府官方统计数字(89年),全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读完小学,每年仅因家庭贫困就有平均约一百万的学生中途辍学,全国大学生人数占全国人口的
1.4%,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还有两亿多文盲(其中成人文盲率
15.9%),约占世界文盲总数的四分之一。如果说教育是为一个民族的成长和发展播种,那么当人们面对这样的现实时,再去乐观地预测中国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经济强国还会存有多大的信心?有识之士已迫切感到教育不振兴,中国的发展就很难有更大的潜力!
  “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是中国山区人们对教育的呼喊。要在一个还有两亿多文盲的国度里实现民主和富强,这便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英文名 SOS CHINA EDUCATION
FUND)是由一群中国留学生、学者和关心中国教育的美国朋友倡议而成立的。她已于92年10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式注册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分布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近三十名会员主要运用电脑网络开展工作。基金会的E-Mail地址为sos@thetis.oce.orst.edu。她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其它官方或民间组织。她不带任何政治色彩,“教育”是她唯一关心和注视的对象。她的会员都是自愿无报酬为基金会服务的。她的宗旨是希望在海外筹措捐款,尽自己所能,以帮助中国发展初等教育。近期工作目标是改善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学校的教育条件,以及帮助那儿的老师们的清苦生活。基金会仰赖于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捐助。基金会不一味追求捐款的数量,而重视捐款使用的质量。本基金会收到的所有捐助将100%地用于改善中国教育状况,基金会的一切办公费用都由基金会内部会员捐赠。基金会银行帐户Busey
Bank/201 W.Main/P.O.Box 489/Urbana,IL
61801,所有捐助的使用账目在任何时侯都接受公众的监督,基金会的账目文件存在下两个匿名FTP SITE:
  ㈠ ifcss.org (IP address 129.107.1.155),/org/sos-edu/account
  ㈡ cnd.org (IP address 132.249.229.100),/pub/InfoBase/sos-edu/account
如果捐款人对其捐款的使用有疑问,可随时送E-Mail至sos@thetis.oce.orst.edu查询。捐款将由基金会在国内的指定协调员直接送到受捐助的学童手中。基金会也可以按照捐助者意向,将每一捐助者和一受资助学童挂钩结对,有助于捐助者了解捐款使用的详细情况。基金会的第一批受资助6名学童(来自湖北、福建山区)将很快得到资助,另有15名学童正期待获取资助。一位湖北通山名叫乐容情的六年级学生在给基金会的来信中说,“本来上年我就读不成书了。春节后,爸爸有点钱说要买谷种不能给我交学费。后来是我的一个叔父答应买谷种时由他垫出,下年我家卖猪还他。这样我爸才把家里那点钱给我交了学费”,“因为有了基金会的关心,我下年就可以读中学。不然的话,少年时只能做放牛娃了。”我们欢迎热心的朋友参加基金会的工作,也欢迎朋友们任何数目的捐款。您的二十美元的捐助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受到更多的教育、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许从此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有兴趣了解基金会详细信息的朋友可以用FTP至上述两个匿名FTP
SITE之一取得本基金会的一切中、英文(ASCII,GB及POSTSCRIPT版)文件,或送E-Mail至
sos@thetis.oce.orst.edu或写信到“ SOS CHINA EDUCATION FUND/6726 Waldo
Avenue/El Cerrito/CA 94530/USA”。捐款支票台头请写“SOS China Education
Fund”,寄往:SOS China Education Fund c/o Jie KANG,2610 E.5th
Pl,Apt.1,Tulsa,OK 74104,USA。
  教育,这个古老的话题,正呼唤今天的人们不要将她遗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登在《枫华园》的“义工感言”,也是最早的啦:)(tina)

共 V 未 来 之 梦
        --记部分“基金会”会员的心声

              ·安迪·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所有会员的心声。

  在海外(特别是北美)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有十几万。很多人在饱经“寒窗十年
苦”后已经成功地“建功立业”,在这块土地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一份丰
硕成果。大多数人则仍在继续奋斗的征战途中,沉陷在繁忙的学业之中。还有很多
人,在学业、工作的空隙之中,积极关心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团体奉献自
己的一份力量:各大学中国学生会、学联、CND、《华夏文摘》、民主政治团体
、文化科技协会……

  另有一部分人则默默地选择了“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象其他义务的服务团
体协会成员一样,他们大多都是普通的留学生,是你、我中十分平凡的一员。他们
同样也不得不为繁忙的功课和科研而每天加班熬夜,他们更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
水才能沉着应付这个社会每时每刻都会来的挑战。但是,一个着眼于中华民族下一
世纪繁荣和发展的未来之梦以及对中国目前教育的严重危机感,使这些人走到了一
起。这些人文化、经历背景可能各异:有中国人、美国人,有正在读书的、已工作
就业的、上山下乡插过队“身经百战”的、初出茅庐刚起步“浪迹江湖”的、偏远
山区“夹皮沟”出身的、书香门第大都市长大的,但是,共同的心声使他们组成一
个团结的队伍。他们试图通过一些实际行动,表达人类最基本的关切,表达海外留
学生对祖国儿童的爱护。他们也努力试图架起一座桥梁,为广大海外华人、学子以
及真正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提供机会,转达他们对东方这个古老民族发展的关注。


  这里摘录了部分“基金会”会员的一些只言片语。这些简单话语可以表达出一
个明确的信息:我们并没有等待,我们愿意做些具体但有效的工作,关心我们的民
族,关心我们的孩子!


  ◇无疑,“基金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其宗旨是非常神圣的。这是我们的
出发点与信心所在……
  --梁昌年,“基金会”会员(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记得在“基金会”成立之初,会员们曾经为给“基金会”取个合适的名字争
论了好半天。后来经过投票,终于决定取了现在这个名字。中国的教育真的危机到
需要“救援”这个地步吗?而且需要象我们这样一些身在海外的学生或工作了的人
,在紧张的学习或工作当中为此忙来忙去吗?说实在的,我有时会这样怀疑地问自
己。但是,不时地,从过去老师的来信,从父母的来信,和从国内来的朋友的交谈
中,总是会听到他们或者对自己境况,或者对发生在学校里一些不该发生的令人心
酸的现象的叹息。

  一个正在梦想自己腾飞的民族,其教育却在这个社会里逐渐“贬值”,这怎能
不令人感到心痛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过我,普及教育应是一个政府的责任,作为
一个政府,理应兑现教育投资的增加。是的,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理由我们不必去做
这些事。但是,我总这么想: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一个人的声音可能微乎
其微,但是一批有着共识的人聚在一起,就会向社会昭示出一种力量,传达出一个
声音。我们也许可以等待,祈盼中国的教育状况会好起来,但是我们的良心和责任
感都让我们选择了不是等待,而是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
努力,良好的祈盼才有可能会成为现实。如果有一天,基金会能给人们传达出这样
一个声音:“教育,我们没有忘记你!”,那么基金会和会员们的努力就没白费!

  --吴雅楠,“基金会”现任主席(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


  ◇我自幼随下放的亲人在乡下住过几年,后来又在一所师范学院工作过五年多
,经常带学生去农村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对于中国农村的无知,贫困,孩子失学,
干部的土皇帝行径以及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等等新老问题有切身的体会,深感只有
在农村普及基础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村的现状。我在网络中看到施文元
关于建立基金会帮助国内贫困地区教育的倡议,立即响应了。由于没有经验,成员
的兴趣背景各异,网络作业方式的局限,基金会面临重重困难。我们每当在彻夜不
眠的工作之后,望着清晨的曙光,心里总在想,如果有一些孩子因为我们的工作而
重返学校,那就心满意足了!是啊,我们的点滴辛劳,能使一些孩子上完小学,中
学,改变他们的人生旅程,帮助他们编织更美好的未来,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令人
愉快、更有意义呢?
  --鲍敏琪,“基金会”第一任副主席(内布拉斯加大学)


  ◇每当我回顾自己以往生活时,有这样几件事总是难以使我忘怀:我能记得,
学校是我并不愉快的孩提时代仅有的乐园,我能记得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因为他
们给予我另一种生活,我能记得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流着难过的眼泪离别学校去工
作,因为他父亲不幸在事故中身亡……

  随着时间的飞逝,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有时我甚至开始琢磨是否那些旧时
的故事不过是些恶梦而已。直到有一天我在翻一本旧影集时,忽然间涌出一个强烈
的念头:现在中国每天仍然有许多儿童在哭泣,渴望帮助,而我们或许能为此做些
什么。我为这个主意感到激动,于是打开计算机向“中国新闻网”散发了这个想法
,与自己的中国同胞分享。几天后当我再打开计算机时,我非常感动:有30多个
来自“陌生人”回信都非常支持这个主意。这些“陌生人”构成“基金会”的第一
批会员,是这些人将这个主意变为现实。他们包括:栾述生,鲍敏琪,李晓文,康
捷,杨介德,段先胜,李佐风,罗宁,吴业刚,等等。随后不久,又有J.B.M
cComb和吴雅楠等其他许多人加入。

  回顾“基金会’的工作,我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而高兴且自豪。每当我想到又有
一个儿童从一个大哥哥、大姐姐得到帮助后,总有一种以前从未体会到的喜悦感。

  --施文元,“基金会”第一任主席、现任秘书长(伯克利加州大学)


  ◇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已有十个年头了,总想有机会为她做点什么。“中国教
育救援基金会”为我实现自己的心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目前她的规模虽然不
大,但所做的是事情却非常有价值且意义深远。我的青少年时代有八年(五年随父
母下放和三年知青下乡)是在贫苦的山区度过的,因此对那里落后的教学条件及失
学孩童的无奈和痛苦深有感触。想到我们从事的工作能让更多贫穷的孩子受到基本
的教育,心里确实感到欣慰。
  --粱敢,“基金会”募捐委员会主席(圣休斯敦州立大学)


  ◇我一直为我能接受教育而感到幸运:从贫穷的乡村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到目
前在另一个国家获得博士学位。我一直着有恩爱的父母,照顾我的全家,无私奉献
的老师。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亲眼目睹很多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极好)却没有那么
幸运,甚至不能读完小学,而我的许多敬爱的老师生活非常贫寒。这些不幸同学的
读书机会可能为很多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困难(经济、社会或政治方面的)而突然
终断。

  往往是,别人可能只要给予一点点帮助,就可能完全避免造成无数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品行端正的人才的巨大损失。帮助他们有各种途径,而对我们来说最为
容易的是在经济上予以一定帮助。“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是个非常好的渠道,使
我们这些“相对比较幸运的”人帮助提供给那些“比较不太幸运的”孩子们一些“
机会”,继续开发他们的潜力。当我与“基金会”中一支乐于奉献、精力充沛的队
伍一起工作时,我的良心得到平安。
  --栾述生,“基金会”副主席(俄勒冈州立大学)


  ◇想一想如果爱因斯坦没有机会学习物理或数学,莫扎特从没有机会学习音乐
,而莎士比亚从没有机会读书或学习写作,一切又会是怎样?这可能是事情较为悲
观的说法。这些(和其他)人伟大的思想是罕见而珍贵的,而且他们对我们人类历
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前面提到这些人的伟大的思想可能来自任何地方,与政治、宗
教、种族或经济地位无关。有“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提供的初等教育机会,我(
和大家)可能是在帮助某些儿童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而且,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创造
了又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说不定是另一个爱因斯坦。至少我们希望如此。
  --Robert Barber,“基金会”会员(圣休斯敦州立大学)


  ◇作为在中国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一名佼佼者,我格外关心中国甚至连基本教育
也无缘染指的大多数人。我们在读到CND的《华夏文摘》里有关“希望工程”的
报道时,无不为那些失去上学机会并处在艰难困境中的孩子们而落泪。中国在经济
上向前发展,而教育水准却十分不相称地不断恶化,外加(甚至在教育系统内)严
重的腐败现象,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只能是孩子们遥远的梦想,尤其是八亿多农民
人口中那些没人知道、没人听说、没人关心、被社会遗忘了的乡村农家子女。

  “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在海外中国学生、学者中走在了前列。她正在尽自己
的努力做一些具体的事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我十分高兴能成为“基金会”的一员
,投入这一充满爱的义务工作。

  我会积极促进参与“基金会”与各大学中国同学会联合组织的“捐献一元钱”
的活动。对于我们广大留学生来讲,一元钱微不足道,但大家的热心汇集到一起,
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徐名扬,“基金会”会员,CND总编(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


  ◇说起来谁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儿童是民族的未来。”不幸的是,这
一平凡的真理常常被忽视,甚至被遗忘,尽管不少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或“盼女
成凤”。我是搞科学研究的,教育也是我的终生职业。从教40余年,从来没有象
今天这样感觉到: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全民义务教育,对中华民族在下一世纪
的生存和发展是如此紧要和迫切!我想,凡是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中国人都需要正
视这个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回答。

  有句话说得好:“与其诅咒黑暗,莫如燃起明烛。”因此,对中国教育的忧患
与关注,只有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才好。显然,在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的普及、改革
和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人的参与都不会多余,更不会枉然。“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
”以救助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复学、资助贫苦地区仍过着清苦生活的教师为
宗旨,我深信“基金会”这一事业的正义性及其深远意义,衷心祝愿这个基金会日
益成长壮大。
  --徐利治教授,数学家,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


  ◇当今时代似乎人人都懂得教育的重要。无论从个人成功的经历,还是国家、
民族兴盛的历史中,都可以看到教育对个人或民族命运的影响和作用。中国人自本
世纪初为谋求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社会进行了近百年的奋斗。然而不管世态沧桑
如何演化,国民整体教育的落后与危机几乎总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亘古不变的
难题。

  中国人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奋斗了一百年,中国人也在教育危机的恶梦中挣扎
了一百年。遗憾的是,在社会风云的激烈变化中,很少有人冷静、理智地去透晰时
代的噪音,真正洞察到社会发展与全民教育的关系,更少有人思考到在这个“非线
性”关系中后者对前者悲剧性结局的制导作用。
  --戴跃,“基金会”会员(曼尼托巴大学,加拿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2 03: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en 于 2013-12-30 02:32 编辑

哇,这是真正的老古董阿
我不知道我们还保存有这么难得的好东东

谢谢su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20: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大学生,偶然听到OCEF,可我进不去“大朋友”区,要密码,我把账号的密码输进去,不真确啊,我该怎么办才能浏览里面的信息。大家帮帮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4# 爱孩子
大朋友加密版块是参加这个计划的义工才能进去的。你如果想参加这个计划和孩子一对一信件联系的话,可以和回信组组长薛定谔的猫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海外教育基金会-国内事务组 ( 京ICP备10026904号

GMT+8, 2024-5-20 10:13 , Processed in 0.0119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