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基金会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5|回复: 1

回顾历史——OCEF资料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7 08: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e 于 2013-5-17 09:30 编辑

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1993年救助实施总结

  "基金会"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收到第一份学童申请资助,至十一月二日共收到123份学童申请,批准资助所有申请的123名学童。截止到十一月十日已资助23个学童,另100位学童的申请已获批准,其资助款项正待汇寄。
  这123位学童分布于四个省(湖北、福建、安徽、浙江),十三个县,46个乡(镇),共69所中、小学。其中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镇两所小学共两名学童,福建省平和、长泰、云霄、南靖四县四所中、小学共21名学童,安徽省舒城县30所小学共50名学童,浙江省文成、泰顺、磐安、景宁、青田、云和六县33所中学共50名学童。这123名学童中小学生(1-5年级)57名,约占46%,中学生(初一、二年级)66名,约占54%;女生62名,男生61名,各约占50%。
  根据"基金会"政策,每位学童的一年资助根据大陆学校的学期制分两笔寄出。第一笔寄给所有123名学童的资助合计共16,017元人民币(含100名学童待汇寄资助),约2,002元美金(按1:8汇率)。所有学童在被批准的资助基础上另每人附加5元的邮资补助,以便学童与"基金会"和捐助者联系。
  每位学童在"基金会"资助申请表上填写家庭收入、学习费用以及申请资助金额,并附有老师和"基金会"协调员的确认和推荐。目前根据"基金会"的资助能力,每人申请的最高资助额为300元人民币。"基金会"为了使申请审核工作客观、标准统一,特别制作了"基金会CREDIT系统",即将学童的家庭收入、学习费用、在学年级、性别、残疾与否、在校表现(学习、行为等)及其它申请表上所填信息按照统一标准换算成相应CREDIT,然后根据总CREDIT决定每位学童的所批准资助额。
  除浙江省50名学童外,其他所有学童均是由"基金会"在国内的协调员推荐的。浙江省学童是由"浙江省青年成才基金会"代为推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8: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梦,童年的泪
               ·恺 嵩·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梦。对于我们今天读到这篇文章的人来说,这个梦已经成为过去,已经成为昨天的回忆。虽然我们还记得自己也为实现这个梦经历了许多心酸艰辛,但我们毕竟是实现了这个梦。我们也许还记得我们上小学读的“我要读书”的故事。然而不幸的是,多少年过去了,“我要读书”的现象依然还存在着。    我不知道在今天的华夏大地上,还有多少学龄儿童仍然在作这样的梦,还有多少个学龄儿童为实现这个梦而在流泪。    诚然,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今天所发生经济腾飞使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承认,对于腰缠万贯的大款来说,这个梦绝对不会伴随着眼泪,因为这个梦只等于他们脚上穿的一只“耐克”鞋,或等于一场晚会的入场券(甚至半场)。就是对于多数草根阶层来说,为独生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也不是一个多么难以实现的梦。
    可是我眼前堆放着的厚厚一叠“教育救援基金会学童资助申请表”在明明确确告诉我,在那遥远的故土上,还有许许多多学龄儿童面临着失学的危险。孩子们因为贫穷而交不起学费在痛苦地流泪,因为要失学而在绝望地呼喊。    我读着这一份份催人泪下的申请表,似乎听到了那一颗颗纯真的童心在呼唤,看到了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睛在等待。    孩子们渴望上学读书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基金会的叔叔阿姨们,我很想得到你们的资助,象其他学童那样度过自己的童年。”“叔叔,我不知道对您说什么好,我只有加倍努力学习来回报。”“我想读书。”“我在一年级读书,哥哥在二年级。父母都是残疾人,可我就是交不起学费,但我一心想读书。”“我爷爷生重病,医了好多钱。爸爸说不给读书了。可我很爱读书。我该怎么办呢?”……。是啊,该怎么办呢?那一行行还显得非常稚嫩的文字里,分明透露出童年的梦和童年的泪。    理性地说,失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最主要的是贫困。在浙南山区,安徽等贫困地区,有些家庭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读书就成了一种可想不可及的奢望。
    来自浙江云和县的十岁儿童郑余玲,全家七口人,三个在读书,“而经济来源则几乎没有,只靠一人养家糊口(校长语)”。小姑娘用很端正的笔划向我们描述她的困境:“我家里十分困难,有七口人吃饭,有三个人读书,爸爸身体又不好,小学时是全家辛辛苦苦节省钱来供我读的,现在上初中更难,我很想读书。”
    张会同学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全家七口人,爷爷奶奶年龄大,失去劳动能力,姐姐,我和弟弟岁数小,妈妈体弱多病,全家靠爸爸一人劳动过生活。父母多次要我停学。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才能上学读书。”
    学童林秀梅,家住远离公路二十五里的偏僻山村,在经济落后的村民中又属特困户,每年收入只有一百五十元。她姐姐上学期间也是几次要退,后经亲戚邻居千方百计凑钱后才勉强读完(高中)。“我自己上小学时,也是爹东借西凑才让我读完小学的。今年我升入初中,需要更多的钱。父亲无法供我上学了。大叔大姨们,请援助我一把吧!”
    有一部分学童的家庭成员中,都患有长期的疾病,这也是造成读书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浙江泰顺县雅阳中学的林须冯,其父亲长期患有眼疾,去年的一场大火又烧掉了全部家产。泰顺民族中学的钟海英,父亲患有肠胃病,无钱医治,不能参加劳动,爷爷又有严重关节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浙江景宁县杨传芳,其父亲患病七年,一直靠输血维持生命。安徽舒城县陈军同学,三岁时左腿患骨髓炎,现在是残疾儿童,长年的医疗使得收入本来就很低的家庭变得更加贫困,难得的是他“学习用功,名列全班第二”。    对于那些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儿童,除了家庭经济条件差,更有精神生活上的不幸。读书,对于一颗破碎的心灵来说,更有那一份温暖,一份慰籍。    学童徐伟芳,来自浙江青田县。全家四口人,每年靠250元钱维持生计。由于自幼失去了父亲,全家生活十分困难。幸亏社会的支持,使她以优异的成绩(全校第二,青田县海口镇中心学校)念完了小学并考入了初中。然而“读初中家庭负担更重”,小小的年纪,便尝到了生活的苦果。    浙江磐安县天网初中的曹海霞同学,是公认的学习尖子,“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第一名”,她在申请表上痛苦地说:“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七岁时就失去了母亲,爸爸一人要照顾我们姐妹俩读书。姐姐今年考上了高中,家庭负担就更重了。我随时都有失学的危险。然而越有这种危险,我越珍惜读书的机会。”
    在这一叠申请表中,有几名家庭人均收入为零失去双亲的孤儿。没有亲人的爱已是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而失去读书的机会更是雪上加霜。    林国顺,来自浙江泰顺县,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改嫁,“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随时都有停学的可能”。安徽舒城鲍桥小学八岁学童刘广丽,父亲病故,母亲出走,兄妹三人和祖母依靠社会救济生活,每年上学所需400元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孤儿武克平,和七十多岁的祖母相依为命,所在学校说,“生活极苦,曾一度停学,后被学校找回”,“现在得到教育救援基金会的资助使他能正常学习”。类似的还有孤儿郑燕芳,两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改嫁,现在和祖母一起生活。张冬梅,今年十三岁,父母早亡,她和十岁的弟弟依靠亲戚承担生活一切。方华,“无父无母,无任何学习费用来源,请求援助。”还有……。    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懂事。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压垮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在班主任评语一栏里,我欣喜地看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学习成绩都非常好。总体学习水平在第二第三甚至一直是第一的占很大一部分比例。浙江文成县珊溪中学初一班的罗运豹,“母亲卧病在床,全家六口人仅靠父亲一人拉板车生活。由于负担过重,父母只好忍痛不让我读书。”然而他“学习勤奋,成绩在班上排名第三”。来自同一学校初二同学刘爱慧,全家七人,父亲去世,但“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二”。浙江司前镇中学的李小红,“小学阶段五年来在班级成绩中一直名列第一”。初一同学胡南松,“在班级中每次考试均为第一名”。    对于失学的儿童,本身收入就很微薄的老师们都是鼎力相助。上面提到的武克平,“一切费用全靠学校老师同学资助。”对于有失学危险的儿童,当地老师都是伸出了援助的手。浙江文成县黄坛中学的蒋包兵如是告诉我们:“……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多病,为家庭生活长期在外带病谋生。我本已停学,由于老师的再三劝说,现在复学。”上面提到的刘爱慧同学,“去年的学费也是由学校的老师同学集资救助”。    这是多么博大的爱心啊!我们向那些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在一定的程度上,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梦想才得以实现。也必须依靠他们,才能实现我们下一代人的梦想。    今天,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的力量虽然还很微弱,但已经起了一定的作用。迄今为至,已有许多学童受到了资助。这小小的一份资助,在那带着泪痕的梦想中,唤起了一片对生活的喜悦。    亲爱的朋友,当您读完了解到这一切时,您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为了那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梦,更为了那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泪……您的20元钱完全可能创造出一个不同的命运!                 (1993年11月26日于加拿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海外教育基金会-国内事务组 ( 京ICP备10026904号

GMT+8, 2024-5-30 14:09 , Processed in 0.0110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