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基金会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律君

贵州家乐小学江律君一年级日有所诵通讲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册第十五单元
《什么有腿不会走》一问一答,又是我们熟悉的方式,好像吃了一道荤素搭配完美的菜,舔舔嘴唇,读完满足又愉快。
《灯和星》猜猜灯和星用眼睛谈话,谈了些什么?曾佳杰: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清。李阳阳很小声地说:我们一起把天上地上,照得亮晶晶。不错哦。
《十二月水果》长知识啊,这种童谣开始会比较难熟,而一旦熟了以后,就不会忘记,且读,且读。
《鹦鹉》用“赏析”里的问题问孩子们:你们说,鹦鹉到底聪不聪明呢?郭银松:它很笨,不知道人家骂它。杨永康:它很聪明,会说话,其他小鸟都不会说话,嘻嘻。不管它聪明还是傻,我们都喜欢它。
《答人》简单讲大意。读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日有所诵下册
第十六单元通讲记录
《跳房子》这首童谣是老师读得最多也是很喜欢的,我家大宝也会读哦。问孩子们知不知道什么是跳房子,曾佳杰说他有一次从房子上跳下来。其他孩子都说不知道。我们这边叫“跳板”,难怪孩子们不知道,以前没打水泥操场的时候,有的孩子还会用小木棒在黄土地上画“房子”,现在反而没跳了,不过跳房子像是孩子的本能,孩子们对这首童谣也像跳房子一样熟练。童谣就是孩子的语言和生命。
《两个呼噜噜》读着读着就笑了,肖鑫艳说“我爸爸也会打呼噜”,小脸放着光彩。好可爱的呼噜噜。
《奶奶故事多》比较长的童谣,而节奏感让这首童谣并不难读,中间有很多熟悉的故事名字,很多孩子都没听过,有的也只是模模糊糊,好吧,有机会老师来跟大家讲。
《小拇指的愿望》不讲只读。
《蜡辞》四字句,末尾都是感叹号,老师以前也没学过这首辞,可是读的时候能感受到语气强烈,是祈望,也是祝愿。不觉间,教室有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环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06: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日有所诵年总结
       这篇总结来得晚了些,诵读的余温已经消散,或许,在无温状态下,才有所沉淀,所忆所思所感会更纯粹。
       在写总结之前,又习惯性地翻开《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一年以前,看到这本书犹如得到神助,现在再读那些句子,深知它们不只是薛老师妙笔下的花儿,更是浸润了对阅读、对生活、对孩子对文字的热爱和汗水。这一年,跟一年级孩子共同朗读的时光,在晨光与露珠中,凝着爱与信任期待,那一次次通读路上的磕磕绊绊或顺利自足,那羞涩快乐的小脸,那些默契满足的眼睛,让我相信并感谢日有所诵的力量。
       薛老师说“朗读的意义,就在朗读本身,就在此在,就在流淌于朗读时光的纯净忘我的快乐。”
       “金花花,银花花,躲在叶下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李光迪《金花银花》)
       “小手会说话,有问必有答,握一握——你好啊,摆一摆——再见啦!”(钱万成《小手的话》)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民间童谣)
        “为了能听到  好多的意见  为了能让自己  长得直  长得高  树  才生出了  那么多的  绿色的小耳朵”(雪野《树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在持续朗读中,在快乐的发声中,一篇篇活泼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小诗,就这样不经意间进入孩子们的生活,成为成长的一部分。
       我的通讲,从开始的机械过场到认真融入,从开始从不备课到认真诵读揣摩,从开始的恐多怕少到顺理成章。不好理解的篇目或词句,孩子们习惯老师动作表演配合黑板画图。其中孩子由茫然不解老师所说到能知道老师书面语言过程,我会巴不得把想讲的都讲给孩子,又从开始牢记“去语文化”,慢慢形成自己的通讲习惯。孩子们对童谣最喜欢,童诗开始会有点乱,找不到节奏,而短短的意趣盎然的童诗,其实新奇无比,这又让孩子们很喜欢读。自我感觉一年下来,问题比较多的还是古诗,我对平仄入没有把握,诗意讲解比较空洞,只会带孩子们读,且读且读,可能后面吟诵没做,老是觉得不够。
     日有所诵,重在持续不间断,每日一诵,希望自己的娃越长大,我越能放开手脚带孩子们每日一诵。只要坚持,变化总可以看到。我们一起经历的诵读和感动,一起拥有的愉快和美好,实实在在地融在骨血里,融在一年级的时光里。感谢《日有所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0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9月2日
昨天跟杨华老师商量、调整课表,我接的是一二年级语文课,虽然之前想好8:10到8:50的早读,前后分给两个班各20分钟,但是走进教室发现一年级从头到尾都必须有老师在,所以今天的早读还是冲突,想着本周上课也就两天,这两天的日有所诵当作热身吧,以后肯定要数学老师也配合进来。
一年级《数字歌》《过山车》《飞飞 跳跳》《小猫拉车》和《做手影》,在一张张好奇期待的小脸中很自然地进行着。因为教过,越来越知道要给他们讲什么,重点讲的,难点要注意的,就像开学就必须知道的行为规则——想想以前错失的,可能就贻误了一个孩子,或纵容成懒散无所谓——这样想着,压力开始大起来。
       童谣是孩子的一种呼吸方式,虽然我还没有看过学过“手指谣”,身体语言也僵硬,但是只要开始带领,总能在孩子眼睛的光芒里寻到坚持日有所诵带给他们的意义。
       今年一年级21个人,没有大孩子,童谣更容易节奏起来。找到感光点,往里带就好。

9月6日
        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放假三天,今天补星期五的课,虽然早上大到暴雨让很多孩子来不了学校,但是我们的日有所诵依旧进行。
        早上提到“数字歌”,脸嘟嘟的小龙菊就开始一字不差读出来了,顺溜、自然,呼吸节奏起伏有致,老师都惊呆了。上次就教过一次啊,这小精灵,让老师关系有加。
      老师多希望多学些手指谣,可以动起来,怎么越来越恨自己笨拙呢。可是笨拙也好,呆板也罢,站在这个位置,必须有东西拿得出手啊。我们的《数字歌》和《过山车》是配上了动作,小朋友们眼里满是渴望满是欢喜:上天了,入地了,腾云了,驾雾了……我变成,流星了(到这里,手飞快滑一下,收起来,不见了)爽爽的感觉,好过瘾。《飞飞 跳跳》飞爽了,这一首比较慢了,稍微缓一下,舒口气,真好,飞一飞,跳一跳,还可以长高哦(小宝在教室里玩着,快快地蹿来蹿去,到这里,停一下,听大家的声音“小弟弟,会长高”,满足地又向前跑去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什么大》
《门》
《有条“蚯蚓”真可笑》
《大小多少》
《牵牛花》
       下午,我坐在五岁的杨琉仙对面,有点倦意地带着孩子们通读第二单元日有所诵。今天带着小宝,还跑来跑去同时上两个班的课,有些疲惫,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大眼睛圆圆脸蛋麻花辫子已经松散的小姑娘,眼睛一直亮亮地跟着我,舍不得离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她都很投入在跟着做,这一秒,我像被一把火瞬间点燃。“天大,地大,比不上我的手大”——手托头上一片天,翻下来,对着一片大地,再张开到面前,“我用手掌捂眼睛,哈哈,天和地不见啦”——最奇妙的是“捂上眼睛”和放开手掌之间,天和地就在眼前握于小小手掌。“哈哈”,不仅传递着快乐,也溢满自豪。小姑娘脸上光彩可照。
《门》还是会难一些,尤其是“红门、黑门、蓝门”“铁门、铜门、木门”去年读了很多遍,今年我们配合手指,分别指点,有熟悉的小朋友带着读,听起来非常不错。《有条“蚯蚓”真可笑》黎香香和黎文才睁大眼睛,“哧溜一声——出来了,哧溜一声——进去了”两个人咯咯笑了,“不是蚯蚓是鼻涕,掏出手绢快擤掉”——笑过之后,杨艳山赶快擦鼻涕,生怕其他小朋友看到——今年的小朋友其实都蛮干净的哦,人家只不过有些感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09: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日有所诵第三单元
      很感谢肖鑫艳和肖清梳,去年在一年级读过,年龄不够,今年还读一年级,对于日有所诵,我对新生带过讲过以后,早读课都由她俩领着。你听一年级的日有所诵,真的是书声朗朗啊。真好。
       《落叶》我们轻轻敲着桌子读,优美而满足。《黄豆荚》《墙头草》《半半歌》怎么觉得老师好了,孩子也读得那么顺溜那么好——有点自恋哈。《金花银花》“滴滴答,滴滴答”——“谁愿跟我上天耍~吹着吹着做个梦,变成两个胖娃娃”——刚自恋就出问题了吧——前面的牵牛花跟这里的金花银花都会吹喇叭,吹的声音又都是滴滴答滴滴答,不同的是牵牛花往屋顶爬,它想上天耍;而金花银花呢,他们在地上做梦,后来变成了胖娃娃,金花变成大南瓜,银花变成大冬瓜。终于好了,以后如果有这样的问题得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不同,而不是我直接告诉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0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诵第四单元
《看月亮》稍讲农历每月初一到十五十六月亮的变化。
《螃蟹》拍桌子读,读到最后一句,别人还在拍桌子,第一排的杨文丽突然两臂两剪刀叉过来,吓老师一跳,哈哈,美丽的小螃蟹也可以这么威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3:4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有所诵》回顾 放学路上,路旁墙边,只要有孩子的地方,总能听到“有个孩子叫半半……”“小蚱蜢,学跳高……”“金花花,银花花……”心里就开始微笑。没有人再念“楚留香楚留香为什么叫他楚留香,因为他爱花姑娘”和“报告报告小警官,你的裤子没有穿”。 这是我们“日有所诵”一年之后不一样的地方,童谣,是孩子生命和呼吸的一部分。很感慨,我的孩子,也在这种浸润里从小婴儿长成到处跑着玩的小孩童。所幸,时光没有被辜负。 去年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现在上二年级,日有所诵,日不离口。我知道我这个老师还不合格,没把他们都带成成绩优良的孩子,没能让他们都聪明厉害。我能做的,是陪伴,日有所诵,日日陪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3:5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绘本回顾 2011年,刚进入学校,那个时候会给没老师上课的班级读故事,觉得最精彩的故事莫过于《一千零一夜》里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那是我在小学读过的故事,印象深刻,连续给那个时候的四年级读了几次,那一班孩子学习不怎么好的也爱上去图书室借书看。 2012年,sue 建议给孩子们上阅读课讲故事,于是我费了好些心思去寻找有启发性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2013年,突然听说讲故事不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那是很粗暴的做法。我还是偶尔给学生读读故事,结尾是“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2014,除了《日有所诵》,平均一周半给孩子讲一次绘本,在没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之后,开始尝试日有所诵通讲式的素讲,可是很关注读和害怕自己没有感染力的情况下,读故事读得刻意而惶恐。 2015年,因为看了网络视频薛老师讲《小黑鱼》海鳗尾巴那个长受启发,明白了“融入”,从讲《猜猜我有多爱你》里找到感觉,平均一周给孩子讲一次绘本。从《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到今天的《我是霸王龙》,发现孩子们越来越爱听故事,中午图书室一年级小朋友最多。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更能“融入”,声音也更有“吸引力”,入情入境,更有表现力,孩子更爱听我讲故事,我也很喜欢我们一起分享故事的美好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20:0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日有所诵  第十二单元 《羊,羊》 《鸡和蛋》 《妈妈的爱》 《高高山上一条藤》 《什么歌》 《羊,羊》拍桌子读,节奏明快,韵脚富于变化,老师边读边做动作,孩子们心领神会,微笑满足。 《鸡和蛋》在读这篇童谣之前,老师神秘地问:“你们觉得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呀?”——看眼神就知道,对于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倒是很新奇哦。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回到自己思考的状态中,有的说:先有蛋——老师反问:那么蛋是从哪儿来的?是不是得有鸡来下?——这下另一部分同学响亮地回答:先有鸡!——老师又问:那你的鸡是从哪儿来的?肖鑫艳抢着说:买的!(哈哈,这叫“乱入”吧?)老师只得说:鸡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想想——“从蛋里!!!”哈!——那到底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很多孩子没有被这样问过,一下子兴趣盎然,很想知道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来,我们一起来读这首童谣,也许读完,你心里就有答案咯。”   对于“鸡和蛋”这样的问题和问法,很能提起小朋友的兴趣,可以借鉴用于其他通讲中,然而童谣没有一样的,正像孩子的性情。形式和感觉可以借鉴,然而内容得“有备而来”。 《妈妈的爱》 “你们觉得妈妈爱你们吗?”——“爱!!”异口同声。 “有多爱?爱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提示回忆《猜猜我有多爱你》借用讲故事的动作演示。草原——小羊,蓝天——小鸟。 讲完,大家读得温柔而深情。 《高高山上一条藤》 读得挺乱,甚至有孩子问藤条是什么,于是解释了“藤条”和“铜铃”。“藤条”用方言说了,还是懵懂的小眼神,又用苗语“hmangb”讲了一遍,——最喜欢这些小朋友领悟后清澈的眼睛和微笑的表情。还是老办法:黑板画图——经验的好处是:有效的方法选着用,多余的讲解摒弃掉,所以,我们的通讲有点像修改一篇文章呢。 《什么歌》 时间够的情况下,给不懂“银河”的小朋友回忆上次“牛郎织女”故事里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银河。一问一答,孩子们乐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海外教育基金会-国内事务组 ( 京ICP备10026904号

GMT+8, 2024-5-5 09:23 , Processed in 0.0116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