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基金会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8|回复: 2

科教扶贫:1983写给陕西省委书记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8 08: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教扶贫:1983写给陕西省委书记的一封信

1983写给陕西省委书记的一封信作者:张俊杰

[按语]西部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源,乃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太低,不仅当地缺乏资源有效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人才,而且不能满足外来资金投入集约化资源开发的劳动力技术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自发产生两极分化的作用,城乡社会弱势人群必然逐步出现,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大,贫困人口数量多分布面积广,据两会期间报道现有贫困人口城市2000多万、农村3000多万,当地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捉襟见肘,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1988年至今,每年中小学平均辍学至少达400多万(1996年10月5日《党员特刊》第10期),两会代表大声疾呼:农村中小学生流失数上升到30%以上,而且在农村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有更趋严重之势。

我国是一个产业化程度很低的农业大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已达2亿,在农业同时进行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必然加速度进行。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在城镇二、三产业找到工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严重滑坡态势,西部高等教育毕业生纷纷离乡流向东南城市,贫穷落后和职教滑坡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社科院专家指出,西部开发的“突破点”在于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各级政府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资,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张守一:中国社科院2000~2001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学术研讨会文件《专家报告集》第5页)。

从我国“人口多、经济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出发,迫切要求“西部开发在老少山边穷地区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学优先实现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附原文: 关于三农问题:20年前写给陕西省委书记的一封信 人民网强国论坛[米仓古柏] 于 2003-07-10 17:52:31发表

----------------------------------------------------------------

关于开发秦巴山区的建议

尊敬的马文瑞书记:

曾经拜读人民日报关于“陕西鼓励科技人员到秦岭巴山”的报道,深为自己家乡开发秦巴山区的灿烂前景无限振奋。

省委和省政府“采取特殊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到秦岭、大巴山山区去工作”,是当前秦巴山区迫切需要的和切实可行的。我仔细地分析四项措施,感到省委和省政府决心很大,诚恐仍不能满足秦巴山区人民需要。

因为据我所知,秦巴山区地域辽阔,山高林深,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开发秦巴山区付出巨大艰苦的劳动,主要还是依靠山区广大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

但是秦巴山区长期文化落后,科普教育很差,所以山区人民缺乏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专业生产的基本科技知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应急措施,又要有长远规划,立足于发展科普宣传和专业知识教育。

就应急措施而言,可以组织有专业生产知识和专业生产经验的干部或专业户社员,下队办专业生产学习班,帮助山区社员搞专业户和各种专业生产;同时,由各县科委和农林牧单位编写专业生产乡土教材,可以在山区小学附设专业生产课,在山区中学附设专业生产班。

就长远规划而言,可以小学为中心,有计划地开展青壮年扫盲活动,因地制宜尽快普及小学教育,这是科普宣传和专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应以公社(农科站)为中心,上承县科委下达专业户,组织科技推广和专业生产经验交流情报网,在公社试办农林中学,在县内兴办中等农林职业学校,并以农中和县办中专为重点搞当地专业生产所需科研项目。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普及又提高,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提高是普及的方向。 总而言之,开发秦岭大巴山的绿色宝库,科技是关键而教育须先行。

作为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教师,愿不避门户之见以进言,唯惮孤闻寡见而误国。然劫后余生当仁不让,期斟酌损益不吝赐教。 此致

敬礼

新疆伊犁六十六团子校 张俊杰上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2: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汉中游子的“西部教育情”
作者:郝雁飞 文章来源:汉中电视报 点击数:168 更新时间:2006-4-4 

  云冠汉山,风雨满楼,石燕低旋。神鹿绕村走,羊叫牛唤;清清濂水,锦绣平川;环峰竞秀,人杰地灵,自古南郑出好汉。赴国难,黄龙斩荆棘,黎坪屯田。

  卓笔欲撑青天,论垦殖大漠换新颜。疏财济同胞,侠肝义胆;为民请命,怒斥贪官;汗洒三秦,襟怀江河,西京开辟第一园。米仓道,古柏祭英烈,苍松巍然。
                                ——张俊杰《沁园春 南郑颂》

  [人物简介] 张俊杰,我市南郑县人。1952南郑县协税镇读书,1957汉中市四中读书,次年转市六中(当时的周家坪中学)。1964年赴新疆,1984年父亲落实政策调返陕西,后赴江苏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42年,执着地探索学生自主学习途径,1980年代在江苏多学科组织向导教学法实验,实验成果发表后为45thCIES 和

11thWCCES采用,2001年夏应邀赴韩国汉城,出席“第11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曾与终生扶贫助教的著名女科学家秦官属教授为救助失学青少年,筹划创办新型职业技术学校,向全国人大和政协提出“西部开发在老少山边穷地区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学优先实现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案,联系国内外朋友致力科教扶贫,携手办学报效家乡父老。

  在南郑读中学时的艰苦磨练,奠定了张俊杰一生的信念。

   张俊杰的小学和中学时期都是在南郑县度过的。在周家坪中学读书时,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张俊杰和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了庙坝的大炼钢铁。

  庙坝炼钢铁的艰苦经历,使张俊杰明白了生活的艰难和人生的不易。1960年春,学校组织生产自救,张俊杰和同学们经常唱着歌到汉山坡去开荒种菜,也有同学采集冬青树叶子用石碾子压碎磨烂,水中浸泡过滤后沉淀物晾干,然后制成褐灰色淀粉丸子给食堂做菜。   

  艰难困苦可使人颓废或者奋进,尤其可以使人在劳动实践中奠定正确的世界观。“少年苦寒去,尤怜乡里贫”。正是基于三年自然灾害的磨练,使得张俊杰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42年,执着地探索学生自主学习途径。

  曾与终生扶贫助教的著名女科学家秦官属为救助失学青少年,筹划创办新型职业技术学校。

  尽管后来在江苏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张俊杰依然关注着贫困的西部和生养他的故土汉中。每次回到家乡时,他都要到那些边远偏僻的乡村去实地考察和了解那里的教育情况。甚至有时侯利用到外地出差的机会,他也不忘回家乡来看看。

  一切皆是自愿,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去做。在张俊杰看来,这一切仅是作为一名充满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做的。然而,触发他一生立志为中国西部教育贡献自己力量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了解和结识了后来名声赫赫的中国著名女科学家扶贫助教的感人经历以后。

  1985年,目睹我国中小学青少年每年辍学400多万的严峻现实,秦官属经西安市教委批准,在雁塔区干部群众支持下率先创办“庆龄技术学校”,面向老少山边穷地区失学青少年,优先招收孤、残、女、少数民族和初中文化学生。然而,令张俊杰感到万分悲痛的是,2004年7月,秦官属终因身患绝症去世。这位令他无比尊敬的老人留下的西部教育开发蓝图,只有等待他和有志者共同去一步步实现……

  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比较教育论坛论坛”上,张俊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交流探讨,积极为中国西部的教育申请援助。 

  2002年金秋。北京。由北师大举办、20多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界著名学者参与的“世界比较教育论坛”正在热烈进行。

  张俊杰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此前,在韩国教育大学11th WCCES大会上,他曾向马克.贝磊和李炳辰教授表示,欢迎他们来中国观光。此次大会上,张俊杰在北京见到了这两位国际知名教育工作者。为促成他们对中国西部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张俊杰除了带上新撰写的论文《西部农村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出路》去参加交流之外,他还将老朋友、唐山美协主席李良的油画、国画以及首创磁画作品赠送给几位国际友人。他的热情和赤子之心感动了参会的各国嘉宾。在给台湾比较教育学会杨教授的画册中,张俊杰请他帮助我同台北英业达集团公司温世仁先生建立联系;因为温先生经考察1年后提出西部开发教育要“留才在乡”,并拟定投资5000万美元实施“千乡万才”计划。这与张俊杰的农村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观点正好不谋而合,所以在办学理念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他希望与温先生竭诚合作。

  关注西部教育,关注家乡失学儿童。汉中游子张俊杰以他的赤子之心和实际行动时刻在努力着……

  自1996年以来,张俊杰多次向中央和两会提出建议,创办新型半工半读学校,救助失学青少年和普及职业技术教育,呼吁和宣传10年期盼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推动,现在国务院决定“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国内外有爱心的朋友无不欢欣鼓舞,准备各尽所能积极筹措支持办学。

  通过多年对西部教育事业的深入研究和考察,张俊杰意识到,创建新型半工半读学校,救助失学青少年和普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迫切需要而且完全可行。目前,张俊杰正忙于为深圳和北京朋友办学联络,请北京大学研究生帮助设计“科教扶贫网站”,应研究所之邀准备出版《新型半工半读教育》专集,建议瑞典李博士面向华人筹建“中华半工半读自力求学基金会”,为西部贫困地区办学募集启动资金,并希望尽早在家乡办学试点。
29235d319f4f0610.jpg
483e02bc1017e3eb.jpg
timg.jpg
49c854a998ae19b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8 0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坏人正在变穷,这句话大谬不然。因为,人的机遇和能力差异,故获得财富不同。财富不是善恶的标志,为富不仁者很多,清贫守志者不少,怎能嫌贫爱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海外教育基金会-国内事务组 ( 京ICP备10026904号

GMT+8, 2024-4-20 16:04 , Processed in 0.0118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